2022年1月,一座珠江跨江大桥再次热闹起来。提前20天完工,市属国企广州交通投资集团在新年伊始,就用改革的成效献礼。车灯在江面映衬着这座超大城市的夜景,钢筋混凝土中,包裹的是城市发展深水行舟正奋楫的精气神。
如同一座跨江大桥连接城市各端,国企在改革中不断串联空间,链接资源。作为改革创新引领者、产业升级赋能者、湾区发展建设者、美好生活服务者,他们的角色随着改革日益凸显。
改革行至深处,立足新发展格局,产业布局、深化混改、科技创新等改革关键点都对国资国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企改革呼唤新的动力。
区域协同发展为改革挖掘更广阔的资源空间,不断丰富的资本结构为企业体制机制引来新的活力,科技创新则如同改革这列车的加速器,为国企改革提供更大动能……协同、深化混改、创新是否能成为带动广州国企奋力向前的“三驾马车”,在不断的变革中,持续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支持广州落实城市发展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协同发展
国企与市区两级联动握指成拳
广州国企“天团”很忙,从2021年11月至今,广州国资委带着超过5万亿元的家底,已经与多个区级政府、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11月20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广州越秀集团股份、广州医药集团、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等22家市属国资企业与番禺区政府签约,签约项目业务涵盖汽车、生物医药、建筑、交通、水务等重要领域;
2021年12月4日,市国资委、26家市属国企与花都区政府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花都区有关部门和企业与8家市属国企签订具体项目合作协议;
2022年1月8日,广州市国资委以及25家市属国企与白云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白云区企业和市属国企就具体项目、意向合作等签订26份合作协议。
广州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资“天团”将继续加码与区一级政府、企业的合作,陆续走访其他区域。
随着时间进入国企改革三年工作的最后一年,挖掘产业空间,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国有经济发展“升级版”成为新的命题。
“我们将推进并购企业‘产业回流’,深化与各类各层级企业协同发展,强化市区联动。”广州市国资委副主任崔彦伦表示。
夯实“产业链”,延伸“资本链”,国有资产并不是区一级产业发展的“新客人”。
市属国企先后在白云布局投资项目111个,计划总投资2400多亿元、完成投资800多亿元,其中2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就有30多个;广州国资国企在番禺有很多优质项目比如广汽埃安、广日电梯、利口福等在番禺也获得了区域的支持;广州交易集团(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强化市区联动,积极服务全市各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番禺、南沙、花都、黄埔、增城、从化六区设立交易部,为当地政府部门、企业提供与总部同等的各类要素资源交易服务。
“国资国企是各级政府稳经济保民生的重要抓手,广州市属国企与区一级政府、企业进行合作可以使市属国资国企更加精细的去服务各个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市属国企和辖区政府以及企业的合作,也可以实现与辖区企业、产业的联动,特别是要带动区一级国企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表示,“国企服务下沉区域,也可以导入更多的资源,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
市属国企下沉区一级,互惠互利做大做强,在广州交易集团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就在2021年,广州交易集团(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黄埔交易部完成交易金额达1291亿元,同比增长64%,成为广州交易集团(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首个交易金额超1200亿元的外派交易部,实现历史性突破。
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强基础,广州国资强化市区联动为国企发展扩空间,也为区域产业发展带来资源“大礼包”,一条携手共进,实现优势互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正在铺开。
深化混改
资本引进来走出去,构建产业发展健康生态
广州工控深化混改工作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国资国企实施改革三年行动发布会现场,广州工控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正通过混改加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其中,广州广钢气体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钢气体”)的培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广钢气体通过广州产权交易所完成新一轮公开引战增资工作,募集资金约3.48亿元,下一步将进入IPO冲刺阶段。“本次成功引入铜陵有色、国家大基金二期、广州国发、石溪资本、合肥产恒、TCL创投、尚融资本、广州基金、穗开投资、工控资本等10家战略投资者。”广州工控相关负责人介绍。
梳理投资者名单,在广钢气体的混改过程中,集团着重选择具有半导体、芯片、化工等背景的产业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的财务投资者,其中也不乏非公元素。
“广州工控成立以来,截至11月底,属下生产经营企业336家已进行混改的企业237家,混改比例超过70%,引入非公资本超过12亿元人民币,直接撬动社会资本约300亿元。”广州工控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广钢气体IPO为例,广州国企在推动混改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资本结构,引进非公资本,为国企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活力。
依托自身已有产业,兼并重组优势民营产业,广州工控一方面是纵向打造产业链,加强产业链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横向做行业扩张,既能提升市场竞争力,也能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在增量投向上,国资与非公资本的联动更能凸显出“混”的意义。
广州工控与民营上市公司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6%)、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6%)等企业合资成立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都在增量产业布局上服务于城市发展。
从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产投集团”)的实践来看,向外的投资也为广州完善了产业生态。“产投集团旗下的中小企业基金专门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赋能,经济效益是其次,主要是扶持他们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兴起等。”产投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城市产业的竞争最后都是生态的竞争。”产投集团董事长高东旺在回忆数年来集团的资本运作时表示,不管是直接投资还是基金运作,都需要最终服务于城市产业生态的完善。
广州国资在改革过程中一边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一边将国有资本投向民营企业,一进一出之间,激活多元化市场主体活力,实现与各种所有制投资者融合发展。同时,国有资本的赋能一方面为民营企业纾困,另一方面,也能为城市产业的发展构建更完善的生态。
《广州市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面向这个目标,利用多元的资本结构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构建更加健康的产业生态,是广州国企改革步入第三年的目标,也是动力。
科技创新
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助推国企改革
珠江水面,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一座大桥正重新迎接车流。这是连接荔湾区与海珠区的鹤洞大桥,在历经150天全封闭施工后,大桥正式恢复桥面通车。
在广州交通投资集团(下称“交投集团“)的努力下,通车比预期提前了20天。背后是“四新”技术的创新助力。
一座跨江桥,一条地铁线,表面上是钢筋混凝土,内核却是技术的不断创新,支撑城市建设的不断突破。
在国企改革中,体制机制的优化不断扩宽创新探索的空间,创新投入的提升和研发平台的增长都转化成改革的成效,鹤洞大桥大中修工程就是见证。
鹤洞大桥大中修工程施工范围含主桥、H线引桥(含原收费广场)、W/E线三个主要工区,涉及全桥斜拉索更换、H线拆除重建、墩柱加固、W/E线旧桥面凿除及新桥面铺装等多个专项工程。其中,双塔双索面复合斜拉桥斜拉索进行更换更是全国首次。
没有先例可以对照,没有经验可以学习,交投集团带领的参建方只能摸索前进,其中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与以往换索项目相比,因鹤洞大桥具有主跨柔、边跨刚的不对称性,换索期间桥面会出现较大变形,存在较大结构安全风险。”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首创混合梁斜拉桥拉索快速更换技术,创造性地采用了单塔对称双塔反对称的换索工艺,且首次采用了分步调索控制技术,确保了换索过程中‘主塔不偏位、主梁不下沉’,换索前后索力偏差≤4%、结构线形偏差≤6mm,并将换索工期由原计划144天优化至83天。”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一步步激发产业创新动能。
广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以来,市属国企从改革中汲取发展动力,锐意创新,“十三五”期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至2020年达到159.5亿元、年均增速16%,总投入超600亿元,研发强度3.22%。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14.9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4.4%。
科技创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就在前不久,深圳地铁20号线一期正式开门迎客,而其中智慧车站解决方案正是由无线电集团成员企业广电运通旗下运通智能所提供。
乘坐深圳地铁20号线,一体化综合服务智能客服中心、一体化集中服务自助票务处理机、一体化关怀服务“刷脸过闸”……穿插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创新技术给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体验。“这些创新实践都是广电运通深耕智能交通板块,推动乘客服务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不断提升乘客服务体验与运营管理水平的一次探索。”广电运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智慧客服解决方案已在广州、深圳、青岛、徐州等多地推广使用。”
据统计,市属国企2020年来新增研发机构103个,各级研发机构合计598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43个,近两年新增专利授权量5935项,累计超1.77万项,新增专利授权量占总数的1/3左右,2020年来获得各级科技奖励457项,多个产业链关键节点取得突破、居行业领先。(南方日报记者马艺天)
2022年1月,一座珠江跨江大桥再次热闹起来。提前20天完工,市属国企广州交通投资集团在新年伊始,就用改...
被称为连锁中医第一股的固生堂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生堂)12月1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开...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则行政处罚,让戴森处于风口浪尖。曾经风光无两,却以这样的方式回归公...
近日,2021第七届武汉国际电子商务暨互联网+产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3万平米展区、近千家企...
原本应在八、九月份成熟的葡萄,却在寒冷的11月仍挂在枝头。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黄州葡萄种植乡...